藤妈今天就来跟各位家长分享假期中怎样跟孩子岁月静好,还能让孩子弯道超车的办法。
1制定作息时间表
没有什么比制定一张现实可行的作息时间表更能让孩子放假在家时,同时能兼顾玩耍跟学习。
一个没有作息时间表的假期,最后只能用"一场空"来形容,学习就不别痴心妄想了,但玩好像也没玩到什么,基本每天行程就是四个字,"浑浑噩噩"。
老粉都知道藤妈我本人是作息时间表的老手,当年自己就是靠一张张的周计划表把自己送进哈佛。
前年疫情最严重全面封城的时候,小晞几乎有大半年的时间在家,结果四岁的孩子面对第一次线上上课,却缴出惊人的成绩单,期末老师问我,考不考虑让小晞跳级,她的语言跟数学能力已经远超过其他同龄同学。
虽然我并没有接受跳级的建议,毕竟我认为学生生活真的是人生最美妙的时期了,干吗剥夺孩子在学校"玩耍+学习"的年限,提早进入社会呢?
但无论如何,在家半年还能弯道超车,完全归功于小晞确实执行了周作息表。
关于周作息表的制作,藤妈很久以前写过,今天这边直接列重点,大家直接收藏,毕竟这种东西是每到放假就得派上用场:
像孩子上的才艺班,私教课,或是线上课程等,以及每天三餐,下午户外散步时间,晚上几点睡觉,这些固定的行程都先在作息表上标示出来。
作息表上红色字体的都是固定的才艺班上课时间▽
那种上午只区分两个时段,一个时段做一件事或读一科目的作息时间表适合比较大的孩子,
理由很简单,越小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越短,也比较难持续长时间在一件事情上,所以设计作息表时,每样活动时间一定不能太长。
有的娃每天光起床就可以在床上赖半个小时不是问题,有的娃喊他写作业,他突然既饿又渴还得上厕所,
至于小晞,如果不管她,轻轻松松早餐可以吃到午餐上桌还没吃完
所以我就把她喜欢的喂狗狗喂鱼跟乐高时间排在早餐之后▽
早餐半个小时吃完,就还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可以喂狗狗跟狗狗玩,有一个小时可以玩乐高,早餐吃两个小时,就什么都没有啰。
老粉都知道,藤妈在封城期间让小晞参加了公文教育,虽说这其实是个数学跟语言的教育中心,但是藤妈我主要看重的用它来养成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
所以尽管是放假期间,小晞每天雷打不动的两样作业就是,练小提琴跟写数学作业。
▽就算去旅游,小提琴一样随身携带
因为小晞每天最晚八点睡觉,更多时候她其实7:30就躺平了,所以就算放假,她每天差不多是天亮就起床,冬天好点,有时能睡到六点半,夏天常常不到六点就醒了。
最神奇的是,非常爱赖床的藤妈,竟然生出一个从不赖床的小晞
,而且每天一醒来就精神抖擞,鸡血满格,
所以我帮她设计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个行程就是,练小提琴+写数学作业▽
于是每天在吃早餐之前,她已经完成每天的作业了,所以之后无论是要出去玩,或是突然朋友来访,临时有突发状况,就算玩上一整天,也心安理得,一点不耽误学习进度。
BUT,我知道很多孩子有赖床的习惯。
藤妈建议大家可以试试把起床后接的第一个活动设定为看动画片,赖床?那就错过了一天中唯一看动画片的时间了。
但还是要想办法把写作业,学英文,练琴这类每天都要做的作业,尽量放在早上做,越早完成,后面想出门怎么玩就怎么玩。
此外,藤妈一定要再强调一次,千万不要小看每天半小时的持续学习,不管是学科还是才艺,坚持就能看到效果,
▽小晞学校放学等着上芭蕾课的中间空檔时间在咖啡店写的公文作业
话说一直有读者问到有没有系统性的数学资源,因为居住的城市并没有公文数学教育中心,有没有什么线上资源可以让孩子在家每天自我练习累积数学计算能力。
市面上的数学APP那是多如牛毛,可是一款一款跟小晞帮大家试过后,终于找到了一个专业的数学APP,跟公文特别像。
每天有一个任务要完成,而这个任务包括了很多个关卡,我最欣赏的就是这个APP"很诚实",不避讳"刷题式"的练习方法
▽小晞一天闯三关,就想得到APP上的小怪兽,花在上面的时间比她写数学作业还长
这款APP从最基本认识数字开始,带孩子一步步藉由每天的游戏任务,学排序,认识形状,学时间,学长度测量,练习简单的加减开始,到加法进位,借位减法,乘法入门,形状分割,面积计算,到分类,统计观念。
基本就是幼儿园时期,只要把这个APP玩好了,从幼小衔接到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没一点问题!
好啦,我知道大家一定要问我这款APP了,明天专文介绍哈。
留白的设计很重要,除了给孩子几个活动后一个缓冲,休息的时间以外,也是一个处理突发状况,意外事件的好时机。
所以作息时间表千万不要塞得满满满,这样达成率会大打折扣。
作息时间表的执行可行性来自于合理的安排,我自己的经验是,对于小小孩来说,一个动态活动后面接一个静态活动是执行度最高,效果最好的安排。
抽周二的安排来检视▽
有没有?一动接一静,一个学习后接一个玩耍,室内玩耍外也不忘户外活动,毕竟比起少看动画片,增加户外活动才是保护视力唯一眼科医生认证有用的办法。
ps. 藤妈并不建议给孩子看声光效果变换太快太对比的动画片,但是强烈推荐用动画片学外语,真的是最适合孩子,效果最好的方式了。
2来一场平常不容易去的旅行
如果现实状况允许,找个不用跨省,风景美,人还不多的乡村郊区来个民宿小旅行或露营这类定点深入旅游。
▽去年藤妈独自带着小晞去荒郊野外追雪
▽两岁四个月大的小晞在不到摄氏五度的冬夜里第一次体验野外露营
或是这两年流行到不行,藤妈自己很想尝试的房车旅游▽
直接租辆房车,旅馆都不用订,一家人食衣住行,全在车里面,也不用担心病毒,风景哪好往哪去,简直完美。
▽扩展房车内部,餐桌,厨房,卫浴,床,一应俱全,连洗衣机都有
应该没有比旅行更好,更适合假期的亲子活动了,童年全家人一起旅行的点滴,是会陪伴着孩子一辈子的美妙记忆。
旅行也是让孩子增广见闻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大人还能放松平日的压力,全家一起享受美好的放假时光。
而且旅行真的很打发时间,旅行前,可以让孩子一起参与行程规划,也能借此机会教育,让孩子对目的地的地理环境,人文风情有基本的认识。
旅途更是最棒的早教中心。
沿途可以放英文歌,让孩子数窗外的大树,或是教孩子窗外物品的形状,云是怎么形成的,不同地方的风土民情,也能让孩子学会理解跟尊重,还能藉着跟他人互动,练习应对进退的礼仪跟胆量。
3去参观一次博物馆或看一场球赛或音乐剧
藤妈自己从学生时代就很爱看表演,从话剧,到百老汇,最疯狂时期是在美国念书时,最高记录一个月跑纽约三次看秀,还被同学戏称"哈佛大学驻纽约代表"
所以小晞三岁多开始上剧场看表演了,从Stump,小猪佩奇全球巡回表演真人秀,到迪士尼的冰上芭蕾。
▽第一次去剧院看的秀是"Stump",全球巡演约堡场
要不是后来疫情,所有剧场巡回演出全部取消,我手上还有两张已经买了,不知道要延到何时的百老汇巡回表演...
至少2-3个月带孩子看一次表演,或是小男生的话,可以带去看球赛,都是很棒的亲子活动,除了能当成鼓励孩子表现好的奖励以外,也能提升孩子的见闻,礼仪跟生活品味。
封城在家期间,小晞还爱上了在家看音乐剧,每每跟她说这周有哪个音乐剧会上线,她周五一大早就开始不停问,还有多久才上线?什么时候才能看?
▽线上看百老汇经典名剧,"猫"
而且不管是逛博物馆,看表演,或是看球赛,在不经意间,也同时培养了孩子的专注力跟稳定性,
是藤妈真心推荐的绝佳亲子活动。
好啦,假期间跟神兽在家怎么岁月静好还能弯道超车的三大招数就跟大家分享到这儿啰。
最后再跟大家分享藤妈常用,特别有效,专治假期间被娃气到一心求死,二眼发红,三餐无味,四肢无力,五夜荒废,六亲不认,七窍生烟,八方无助,九陷泥沼,十分凄惨的状况,
就是... 拿出他们小时候的照片看一下,不断给自已洗脑,一切都会过去,最惨也就这样了,亲生的,亲生的,亲生的
▽小晞四岁时的这张照片算是藤妈的保命符
好啦,那就这样啰,